跳到主要内容

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理解业力

  • 作者:
  • 更新日期:

重生

想要重生吗?

重生是“未满足的欲望”的结果,它源于我们生活中的无知,奇怪的是,它正在发生在当下的每一刻,甚至在死后。重生的真正来源是“仓库意识”,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棘手的,因为我试图把它看作一个物理结构(佛教的一些流派确实赞同这样的解释)。

这种仓库意识被认为是你自己最原始的来源,但远不止于此。它是记录你所有业力行为的地方,是你潜意识之外的事物居住的地方。实际上,它是你的历史行为的心理记录,由你过去的行为以及你选择的潜在未来行为所驱动。

对于佛教徒来说,在重生的过程中,正是这个仓库里的意识在转移(这就是为什么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,因为身体上的你——原子——在不断更新,而一些原始的部分——你的思想——仍在继续)。重生是一个物理过程,也是一个精神过程,反映了宇宙的不断变化(皮托)。

看到错觉

看到错觉

看到错觉

事实上,重生是一个核心原因,为什么你认为你的核心身份是一个幻觉。关于你,没有什么是静止的,因为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。通过建立这种永久自我的概念,你对世界产生了幻觉,导致你的痛苦,因为你认为自己与世界分离。

真正缺乏一个永久的自我被称为无常,而不认同这个虚假自我的目标被称为非我。把它想象成宇宙的不断变化,以及它如何释放你,使你不再被虚假的自我束缚。我们有机会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,我们的业力可以帮助我们走上这条道路。毕竟,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改变(皮托,琼斯)。

但这意味着你死后没有任何东西会转移,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。事实上,这是佛教在向西方受众介绍时所面临的挑战之一。大多数主要宗教都暗示灵魂的概念或超越灵魂的核心方面。

还记得那个仓库意识吗?这是你的原始来源,因为你只是过去事件的结果,因此你也可以用那些想法来影响未来的事情。这是最终的重生,因为它是随着人们与世界的互动而进行的。因此,虽然来世的问题可能困扰着你,但考虑一下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来世是由你的业力驱动的(皮托)。

佛教承认我们身体的物质停止运作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背后的能量停止了。我们的业力影响着未来,是我们存在的遗产。也许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生与死的循环上。出生的东西必须停止存在,但某些东西必须死亡,新的东西才能诞生。元素被循环出来。见鬼,你和我曾经是一颗超新星。宇宙在它的过程中循环往复,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死亡,而是处于不断重生的状态(同上)?

这是一个看到真相而不是谎言的机会。在这样的计划中,物质财富和琐碎的争吵失去了它们的力量,相反,它让你看到生活中重要的东西。因为我们都是相互联系的,没有人是真正孤立的——我们都有影响我们自己的选择,我们也会影响别人。我

相反,构成你的东西是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暂时组合,幸运的是,它总是根据你所做的事情以及别人对你所做的事情而更新,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(皮托,琼斯)。

隐喻即真理

因此,仓库意识是你所有业力行为的记录。不是字面上的存储领域,正如我理解的那样,它更像是一个影响事件的行为的无常景观。你业力改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行动、思想和言语。是的,业力有好有坏。

一般来说,善业被认为是外在的,而坏业则是内在的。但是佛教的比喻将业力扩展为一颗种在仓库意识中的种子。除非浇水并赋予它生长的能力,否则它将处于休眠状态,在你兑现你的业力点时,它的影响就会被知道。这对我来说有点难接受因为我的行为可能不直接影响我,这就是人们把因果报应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原因。这就是不同的佛教流派在字面意义或隐喻意义上的不同之处,所以你的里程可能会有所不同(皮托,琼斯)。

因果报应有多少科学依据?

因果报应有多少科学依据?

挥之不去的想法

科学发现,业力的理想实际上可能有神经学的基础。基于业力的生活方式模仿了建构激活的思想,或者说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确实影响了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。如果你被蜜蜂蛰了,你以后就会对它们持怀疑态度。事件成为情境化的,并告诉我们如何与我们的环境交互。

哎呀,这很像佛教的仓库意识!社会认知理论和佛教都提倡用多种方式看待世界,而不是将自己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方式。如果我们错误地给事件和事物贴上标签,我们就会让自己陷入痛苦,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或承认世界的本来面目(the Leading Edge)。

会有人说因果报应是无稽之谈,它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,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它的主张。虽然目前还没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来证实这一点通用因果报应的法则,并不意味着个人的因果报应是错误的。你不能指望坏人会受到惩罚,但你可以继续生活,要明白积极的行动往往在正确的环境中成长。生活有内在的随机性,有些事情的发生只是因为。

你可以选择你认为情况是好是坏,但尽量保持公正的立场。做你能做的最好的,享受别人对你做的最好的。我觉得这是因果报应的核心:我们不应该预计好的行为应该得到奖励,坏的行为应该受到惩罚,但我们应该向自己灌输这样的观念,做好事是有利的,做坏事是要避免的。(Thagard Bocanengra)。

事实上,我们希望坏人改善自己,不是比期待坏事发生在他们身上要好吗?毕竟,如果我们认为有人做了错事,但确实是我们他们错了。因果报应可能会被错误地应用在这里从我们的背景来看.我们应该希望人们努力提高自己,而不是走上一条可怕的道路。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,但这似乎是坏业力……在我身上。

作品的引用

Bocanengra,乔希。“为什么因果报应不存在。”Medium.com.中,2014年4月12日。2021年2月9日。

琼斯,迪万·托马斯。“因果报应的两种意义。”《西方佛教评论》2014年2月8日。2021年2月9日。

皮托,艾伦。《轮回与佛教:我们又来了》Alanpeto.com.艾伦·皮托,2013年7月7日。2020年9月30日。

塔加德,保罗医生。“因果报应——善有善报?”Phsychologytoday.com。苏塞克斯出版有限责任公司,2013年7月11日。2021年2月9日。

前沿。“因果报应的科学。”Edge.oregonstate.edu。2017年8月23日。2021年2月9日。

©2021 Leonard Kelley

Baidu